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评价
审核组在汇总分析所有审核发现的基础上,对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通常,审核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以及删减的合理性
主要是综合文件评审和现场审核中对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结果,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适用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评价文件是否体现了受审核方及其产品的特点并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现场审核时对受审核方声明删减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应的过程的实际情况核实的结果,评价该过程是否能够删减。
2.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状况及其有效程度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及其有效程度:
1) 管理者和员工的质量意识
主要评价受审核方最高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是否认识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是否具有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的意识,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保持和改进活动,对贯彻GB/T19001标准采取的态度是持之以恒,而不是搞形式主义,做表明文章等。
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实现情况
主要评价受审核方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适宜于组织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是否能够体现组织的管理、产品的特点和顾客的期望;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质量管理体系的设施和改进是否具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能力等。
3) 主要过程和关键活动达到预期结果的情况
主要依据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活动的策划、设施、监测、改进情况,综合评价这些过程和活动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能起到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提供产品质量的作用,是否能为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起到促进作用等。
4) 资源状况及其满足要求的能力
主要评价受审核方现有的资源状况是否适宜和充分,是否能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符合性方面起到保障和支持性作用。
5) 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程度和稳定性,内、外部失效的情况
主要评价产品的合格率高低和质量指标的实现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产品实现过程中造成的内部失效的情况(如不合格品率高低及其分布、处置不合格品的付出等);外部失效的情况(如顾客申投诉、索赔以及产品的退、换、修等);国家、行业或地方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及组织信誉情况等。
6) 顾客满意程度
主要依据顾客对受审核方提供的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评价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满意程度,这也体现在组织的履约能力、顾客申投诉与索赔、由产品质量所获得的荣誉、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等方面。
3.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主要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与预防措施以及运用数据分析决策改进等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受审核方是否建立了自我发现问题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机制,是否能促进受审核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